吴声,被誉为创业界的梅长苏。
2008年吴声加入博久,2010年凭着一手塑造的博久体,开创了网络病毒式营销的先河。
2011年吴声加入京东,凭着精确的商业嗅觉,在2012年中秋节对苏宁发起价格战,随后阿里旗下的一淘网、腾讯旗下易迅网、当当、国美等电子商务,纷纷卷入这场战争之中。
在这之后,8.15与6.18,11.11一块被叫做电子商务三节,这场以小博大的京东偷袭苏宁战,也被看作大伙电电子商务战场中的偷袭珍珠港事件。
2012年,吴声与罗振宇等一块创办网络第一常识IP逻辑思维。
2014年吴声与罗振宇等人,一手策划了当年的自媒体第一推广案柳桃实验,5个小时售出10000份柳桃礼盒,被多家知名媒体评为2014年度新媒体推广最好案例。
但,在2014年后,由于一席谈话,精通造势,借势的梅长苏吴声却开始慢慢淡出事件推广。
转而开始深入研究不同企业的商业模式,他用三年时间研究了全球100多个知名企业,同时著有《场景革命》《超级IP》《新物种爆炸》三本书,在这之后,被创业人士称为创业途中的马克思,千里马的培养师。
重谈病毒式营销吴声说其实只不过顺势而为在重新谈起多年以前的病毒式营销时,吴声看上去很低调,他觉得这个事件其实是网民的力量,而他们只不过顺势而为打开了用户的同理心和同情心。
在做博久体之初,吴声意识到网络内有一种汹涌澎湃的民意,假如能撬动这股民意,便能让不少人想主动的去献耳,去形成一种自传播、自组织的一种流量的能力。
这在今天被叫做病毒式营销,也是吴声对网络推广刚开始的认识。
而在吴声看来,今天的网络推广的重点在于,怎么样和这个年代发生共振,怎么样叫你的品牌和这个年代能通过一个很契合的方法去完成一种连接。
而这种连接是不是具备温度感,能否形成价值观层面的一种共鸣,是否在这个时间点上,与网络的情绪是不是有默契,是当下的网络推广能否成功的重点。
同时,伴随信息互联年代的变迁,这个契机,和人设也发生了改变。
(当年刷屏的博久体)从w奥创到m奥创找到符合我们的人设是非常重要的事博久体的崛起,是触动了大家这个词,那时在讲我是博久,我生而平凡,但我的生活又卓而不凡,这代表了一群人,是个w奥创。
但当陈欧讲出我为自己代言的时候,他触动了每一个人对于内心的召唤我只不过我,特立独行,是不同的自己。
这是m奥创。
但现在状况又发生了改变,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但大家在日常饰演了非常多种角色,人设也渐渐模糊,怎么样找到最重要的角色,是当下最为要紧的事情。
关于这一点,吴声用主持人戴军做了一个例子。
吴声觉得,对于戴军老师来讲,非常重要的人设不是投资人,不是歌手,更不是创业人士的形象,更不是你作为一种主持人的能力。
主持人有不少,每人都可以说自己是汪涵,华少,蔡康永,马东,并不缺出色的主持人,但一个段子手的戴军太少见了。
段子手的戴军在身上所叠加的势能远远超越主持人戴军。
在聊完网络推广和不同年代后,吴声向大家说起了,那件对他影响深远的小事。
光靠抖机灵做不了一家伟大的企业翻看吴声2015年之前的历程,一直和病毒式营销,热卖事件所挂钩,他做的不少推广事件都被叫做网络推广的教科书。
但,在一次与投资人的对话,却让吴声对引以为傲的创意能力、想法能力和策划能力感觉不值一提。
一次大家在面对一个投资人时,有个投资人就跟大家说,他说你看你们几个人吧,都挺善于策划的,都特别有想法,喜欢创意。
但,一个伟大的商业模式,难道要依赖不可持续的一种策划和创意吗?难道抖机灵能抖机灵出一个伟大的公司吗?这番话对当时的吴声影响很大,他开始认识到,创意或许会让公司在开始时顺风顺水,但创业真的比拼的是确是系统的实行力,笑到最后才是最好的,甚至笑到最后也未必是最好。
而对于成功,吴声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不一样的人对于成功的理解是不同的,比如投资者,他看的是回报率,只须资金顺利撤出,这对于投资者来讲便算是成功。
所以,要真的判断其是不是成功,需要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纬度里面去看这个商业模式本身的力量和商业价值,同时还要判断它是不是具备成长属性,不可以以单向的标尺去判断是不是成功。
假如不理解商业模式的本质中国的 Copy 很难成功在说到商业模式时,吴声例举了一个咖啡方面的独角兽公司Blue bottle。
Blue bottle是一个诞生于美国硅谷的独角兽,已经在日本已经很多铺店,但现在并没进入中国。
但在国内,很多人把Blue bottle进行了Copy,而在吴声看来这是一个很错误的做法,现在来看所有模仿Blue bottle模式的人都不会成功。
吴声觉得,国内的Blue bottle并没学到Blue bottle的核心商业价值。
Blue bottle 代表了一种将来咖啡的文化,等于一个将来咖啡馆出目前了当下,在用户看来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他对于咖啡的意义就如Apple对于人的意义,它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法,它的角逐对手是星巴克+微Work甚至加众筹网站。
而国内的很多模仿者还是停留在对标星巴克上。
同时,虽然看上去Blue bottle长期人满为患,但他与中国青年动不动就在喜茶,鲍师傅排队的文化不同。
海外青年想为Blue bottle付费是什么原因:由于他极简的风格,和地道的咖啡文化,他代表了这个年代,成为了青年社交的一种场地和空间,他们觉得为如此的环境付费,交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想为Blue bottle付费,也想去Blue bottle。
那样怎么样训练发现商业模式本质的能力呢?吴声也在千里马视频中提到了我们的训练方法。
构建一套自己逻辑构造持续的认识自己第一,考虑尤为重要,但考虑之前,要建构一套是你看待这个世界,认识这个商业的一种办法体系和逻辑构造。
在这种构造里面,通过持续的判断,你就会不停的接收到对你有用的信息,学习到新的常识。
第二通过不断与出色的人进行谈话,博取所长,把谈话中的所得,转化为一种办法论与能力,同时,把学习变成一种对我们的需要,它是大家与生俱来,自我成长的要义。
而对于创业人士,吴声也给出了我们的建议。
对于创业人士来讲,其实最大的需要并非在于跟风,跟热门,跟风口,而是在于要理解自己,认识自己。
了解我们的长处与弱点,也了解怎么样去整理一个出色的团队和partner(合作伙伴),同时,找到合作伙伴以正确的方法来做一个正确的事情。
所以与其说把这种能力概念为一种学习力和一种迭代能力,不如说是一个不断认知自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和逼近自己内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