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新年非常长,总感觉在2月二隔壁家的王叔帮着剃了头、爸爸妈妈张罗着拉老牛春耕,才意识到年过完了。
到后来是上了学,吃完汤圆学校开课铃响起的时候;再后来就是匆匆忙忙祭完祖,和一年未见的亲戚老友吃了饭就得奔赴前线。
年龄愈加大,新年的时间也就愈加短。
新年饭场上,总是是矛盾的爆发点。
青年和长辈,海外回来的和家的,一二线和三四五线的。
生活的矛盾,教育的矛盾,追求的矛盾都不同,你说不出哪个对哪个错,但大伙都有一致的目的,就是2018年真想发财。
其中有一个饭局非常有价值,几位老友都是在各行各业多年打拼的,其中不乏身价上亿的老大哥和留美搞经济学术的大学同学。
聊了不少,子木决定整理整理推荐给大伙,这或许就是2018年的财富趋势。
中国的经济趋势中国经济虽说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日新月异,在全球国家综合竞争优势中也是数一数二。
但同样也是危机四伏,难逃大国的兴衰周期,何况大家还没有达到真的昌盛的阶段。
之前刘鹤在达沃斯国际平台上已经纰漏了中国的顶层经济设计,但换句话讲,这和1980年邓老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如出一辙,经济设计具备前瞻性但也是迫不能已为知道决目前的局势做出的对策。
比如2016年全国房价疯涨,名义上是赶上年代前沿玩升级版的里根供给侧改革楼市去库存,实则是迫不能已为地方债务弥补巨额债务黑洞。
2017年开始银根缩减,严控金融空转,掐死金融向房产市场流动,名义上是金融革新改革经济,实则也是银行债务已经亏空得不能不停下来整顿的地步。
速度太快一定会出问题,就像泰坦尼克号大邮轮遇见暗礁就已经来不及调头了。
中国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只不过时间的问题。
由于稳定的政治,安全的投资环境,活跃的市场需要,更要紧的是庞大的人口基础。
虽说大家都在唱衰中国人口危机论,但目前的人口也足可以把中国推向世界第一的高度。
今年的联欢晚会聪明的人应该能发现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就是前几年几乎都是56个民族是一家的民族团结原因,那时国家求的是安稳。
而今年的联欢晚会则是出现了很多的国际友人,特别是非洲人,中国目前求的是国际化。
过去有人和我抱怨说,中国宁愿去非洲花那样多钱救济外国人,花那样多钱建铁路改变非洲人的生活,也不好好想想补助一下中国的贫困山区。
这个问题,理解的角度是不同的。
假如你仅有100块钱,你想花100救济你的朋友,还是去投资赚回1000元再给你朋友500呢?这也是一带一路的主要目的。
中国有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政府面临着土地拿去开发造楼造产业还是耕地保红线的尴尬境地,那假如非洲天量肥沃的土地被大家开辟出来呢?假如一带一路搞好,很多资源将会助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
所以说,国家策略是一盘大棋,大家每一个人都是棋子,受用且受益。
该用的时候就得出现去支持国家建设。
比如扶贫这个事儿就直接丢给了马云、王健林这类商人干,让商大家了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买卖才能做得长久,在中国首富不是那样容易当的。
但大伙必须要在顺利势的同时,防止被割韭菜。
由于在国家进步面前,损失一部分人的利益是非常正常的,但对于你来讲,有时损失的则是一辈子的努力。
比如三四线城市棚改炒房价炒得高的地方,你还跟着其他人去买房支持国家建设就是不明智的。
城镇化红利要说经济顶层国家层面的东西对老百姓有点儿遥远,那样城市化则是与所有人息息有关。
中国2017年的城镇化率是58.52%,预计2030年才能达到70%,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常见达到了80%以上。
将来十年,中国城镇化将以每年1.2%的速度迅速扩张,存在着很多的机会。
不少生活在三四线的人应该能发现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青年的流失愈加紧急。
人口和资源都在向上聚集,这个在教育上表现得最了解。
原来县镇里出现个高分状元是大概的,但目前太难了,由于但凡有点儿条件的都被送进市里念书了。
没优质的生源,再好的老师也无济于事,这个现象在持续的恶性循环,将来教育资源还是最最稀缺的。
我曾说过,幸福来自于对比。
原来常见受教育程度低,大伙都安于近况无欲无求,由于都一个样。
但因为教育的大力推进,不少家庭的下一代会持续的飞黄腾达,同时网络让信息获得速度加快,但凡有的志向的青年都会选择更好的城市,追逐更好的生活和资源。
按现在的进步来看,将来5-10年,中国城市分化将进入高峰期。
一线城市因为城镇化率高,生活本钱和房价也太高,同时在规划控制下,人口会缓慢上涨,经济平稳发展;二线,特别是热门二线(新一线)城市化进程将会加速,同时在城市群产业连环带动下,将会迎来人口和经济的井喷式进步,热二线将创造很多的机会;而三线及未来的城市将会在人口危机的窘境下面临人口和经济的双向萎缩,这里的萎缩不代表不增长,只不过相对速度会非常慢。
所以说,在三四线买房,只有居住属性,没投资属性。
假如你是刚需自住或者家庭下一代的升级跃迁可以选择在三四线置业,假如有投资的需要,还是尽量背杠杠去买更大城市的房屋。
房地产投资和往年一样,房地产投资永远是饭局上必不可少的热门话题。
由于大伙觉得,在中国能迅速致富的除去创业就是房地产投资。
股市不会投,投资理财还有风险,房屋最为稳妥,还能满足中国式财富心理,你要说我有某家企业的多少股票没人认同,但我要说我有5、6套房,其他人就会对你刮目相看。
这次告诉大伙一些非常重要的投资信息。
城市房屋的升值潜力要看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优势。
虽说中国有接近14亿人口,但撒在广袤的土地上的660个城市里就显着顾此失彼,一同兴盛是不可能的,所有资源需要靠拢才能发挥其价值。
现在新一线城市已经展开了激烈的角逐,除去有定向产业转移的城市,周围的资源将会被层层吸干,离中心城市越远,将来的可能性就越低,房地产的升值潜力就越弱。
反之,越早的在新一线城市上车,则会赶上这波城市化红利。
投资城市有相对性。
之前不少人问我西安投资如何?安徽投资如何?都被我否定了,由于在新一线城市里有更好的选择。
但换个角度,假如你财力有限,又住在标的城市附近,有半自住属性,那样这类城市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你总不可以让住在宝鸡的购房者投杭州,不可以让安徽芜湖投武汉吧?所以总结一句话就是假如财力有限想做房地产投资,就选择离得近期的省会热门城市,选择热门城市里面的新区。
这里还要讲一点就是环城市圈。
由于从2016年这波房价上涨到目前,不少三四线城市,甚至是中心城市旁边的县城的房价都被带的飞涨,到现在为止不少没理由支撑房价的城镇由于信息滞后房价还是处于高位。
这是由于市场房源买卖量低不活跃,信息滞后是什么原因。
由于市场越弱,对真实状况就越难反应,泡沫也更越容易出现。
真实市场就是供需。
比如近期有一个朋友问我:距离成都80公里的仁寿县房价高飘到了1W多能不能买?你说成都才1.4W刚出头,距离那样远又没产业支撑,北京这么强动力的一线都辐射不起来80公里的这个房价比率,你觉得可以吗?还不如想想方法在成都购置一套。
桌上一部分对旅游房地产投资很有兴趣。
对于旅游房地产投资,代表就是三亚。
三亚在93年第一轮房地产泡沫崩裂后一片狼藉,但到目前房价依旧可以处于很多热二线之上,为何?由于在中国只有一个天涯海角。
三亚满大街都是炒房客,即便没产业支撑,即便大伙都了解有房价泡沫,但依旧会有络绎不绝的人来这里购房。
稀缺资源和消费升级的趋势让这个地方永远充满着魔幻的投资吸引力。
三亚又不同于大连青岛这类旅游城市。
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类标签,就是气候。
三亚处于热带,一年四季都可以去旅游,和泰国一样,即便自己产业不足,靠旅游一年四季也能拉动消费,这种纯旅游城市大伙都爱。
但对于大连青岛就不同,一年靠旅游总共才带动三个月,下面的经济还要主要靠自己产业带动。
大伙应该会发现比如川渝、苏杭、武汉等热门城市都是半旅游城市,景点特点给城市魔力润色不少。
目前海南政府为了预防房产泡沫经济,在大力进步自己产业。
这是不可能的。
由于海南除去旅游和养老,几乎无人才想在这个环境下去奋斗生活。
但假如进步一些比如澳门的博彩业,当年东莞的服务业应当是大有可为。
个人进步餐桌上海外的同学说了一句话非常深刻,就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没之一。
由于你永远不了解午夜12点后的纽约街头会发生哪种暴力事件。
就像2月14日的佛罗里达校园枪击案,你猜不准哪个为了发泄情绪冷不丁背后给你一枪。
80年代,中国青年都有美国梦,是由于中国的进步满足不了他们所谓的梦想。
而今天的中国,无论产业还是市场消费力都在全球排名之列。
四大一线城市与热二线都可以为高档人才提供自我价值达成的机会。
现在的社会,对于普通人来讲,假如想达成财富的迅速增长和阶层的跃迁,只有两条路,一是中彩票,二是创业。
但创业对于青年永远是伪命题。
还记得14、15年的时候,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革新的口号,特别是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顿时一股创业浪潮响彻大地,成千上万大学生挡都挡不住,纷纷拿着爸爸妈妈的血汗钱去贡献GDP了。
创业有那样简单吗?你说你一个大学生初出茅庐连人心都看不知道,就想当CEO走上生活巅峰?创业是需要积累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需要花很多时间和运势去创造。
但这个事情的确对国家来讲,百利无一害。
一个学生带动几个同学创业,大学生就业率就起来了,创业成功是好事儿,创业失败,把爸爸妈妈的钱都投资了,也是支持市场进步。
这里还顺道吐槽一句,创业支持,你不给大学生人力资源、法律援助、财务管理等等这类创业基础条件,单给造个地方配个没经验的导师就以为大学生是国家将来的经济支柱了?无奈不少父母看不知道孩子创业和买彩票之间的关系。
于是有人问,彩票和创业都是一个性质。
那样普通青年想致富还有没有机会?这里只能给你一个建议:不要妄图自己能迅速成为富豪,世上没捷径。
只有脚踏实地,吃苦耐劳耕耘我们的事业,让自己更职业化、专业化。
职业化是让自己成为一个非常可靠且能超额完成任务的职员,但靠工薪的财富增长速度非常慢,特别在国企,能力高也得熬年龄。
但刚开始做好职业工作是必要的,是主业。
下面着重讲一下专业化。
专业化的意思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范围的专家。
无论是心理管理销售,还是琴棋字画烹饪才艺,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技能扎身进来成为前20%的人,直到有人想付费请告诉你即使成功了。
这是一个好年代,网络创造了高效便捷的学习途径,同时常识变现也容易了很多。
举例,我常常研究美食,微博的一个博主喜欢将烹饪视频发到微博和头条等自媒体上。
不管美味不美味大伙都想去看,春节的时候博主一口气卖了2000口日本珐琅锅。
同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身处三线体制内的朋友,她深钻投资理财学问,一个月的副业收入可以超越其一年的薪资收入。
常识推荐,常识+网络背后的粉经济才是当红的副业形式。
只有习得一门学问才能迅速积累财富且终生受益。
可能这个时候有人会说,说来简单,道理大家都了解。
其实无论什么年代的浪潮,这都是问题重点所在。
对于青年来讲,选择躺在床上看剧还是灯下看书,选择外出社交搭建人脉还是家里独坐孤芳自赏,结果都不同。
塞斯高汀曾说过:比创业失败要糟的唯一一件事,是根本不创业,什么事情比失败还糟的就是不去做。
这个世界万物皆存在能量守恒定律,时间和财富,最后你只能选择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