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创投市场正式爆发,进入2017,资本和创业人士都在寻求人工智能怎么样落地的答案。
汽车交通、金融、企业服务、零售等范围都开始与人工智能紧密结合,或者探索更契合的连接方法。
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共有167家AI有关公司获得筹资,其中不乏独角兽的存在计算机视觉两大头部公司旷视科技、商汤科技已经崭露头角,并在今年获得大额筹资。
汽车交通范围中,蔚来汽车、威马汽车也获得10亿USD以上筹资,量产汽车相继下线。
阿里巴巴副总裁,iDST副院长华先胜曾表示,没通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只有和行业结合才是将来。
在AI快速落地的今天,和行业深度结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因此大家将整理根据行业划分,分为家居、智造、教育、企业服务、安防、零售、金融、汽车交通、医疗九个行业,以此确定人工智能有关企业在行业当中的影响力。
汽车交通范围,在百度的引领下,该范围出现了至少30起投资事件,其中图森将来、蔚来汽车、威马汽车、Momenta在2017年已经完成了3轮筹资,小鹏汽车也有2轮筹资进账。
百度也以投资者的身份,在汽车交通范围迅速布局,在其投出的6笔资金中,有5起与自动驾驶或汽车产业紧密有关。
计算机视觉作为成熟度最高的AI技术,落地同时最快,在消费终端,城市安防、零售等范围均有突破性应用,在资本方面颇受喜爱。
由于计算机视觉的热门,安防范围也变得火热,据统计,共有21家企业在今年获得筹资,并且获得大额筹资的公司密集出现。
这样来看,城市安防市场蛋糕巨大,各方权势都在争抢市场份额。
在零售范围,无人便利店或者无人货架成为行业新物种,其中果小美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拿到了5轮筹资。
除去人工智能以外,2016年的一个创投热词共享经济的热度也延续到了2017年,但进入下半年后,伴随一波死亡潮的涌进,证明后来者已经很难存活。
于是,人工智能+将持续它在创投市场的热度,伴随云数据和深度学习的进一步成熟,将来两年,它可能还会是资本市场喜爱的对象。
除此之外,因为工业4.0定义的出现,智能制造行业也日渐成为热点。
共有33家企业在今年获得筹资,基本与机器人、工业环境制造有关。
多家风投机构也在此布局。
投资人觉得,工业场景下的智能化还处在转型期,中国工厂被改造的几率很大。
以下为品途商业评论整理的2017年人工智能范围投资活跃度较高的10家机构或公司,与人工智能+汽车交通、医疗、零售等9大范围在2017年发生过的投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