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可惜目前不少人不了解是不懂还是不在乎,常常表现得非常无礼。
在商业上,礼仪尤为重要,虽然根据商业礼仪做未必可以达成商业合作,但假如不根据商业礼仪做,商业合作根本不可能达成。
相信不少人都遇见过这类状况: 陌生来电:不了解从哪儿得来你的号码,直接打过来营销推广商品,或者想谈合作。
不合时宜的来电:虽然认识但不非常熟的人或者你的下级,在晚上、周末等私人时间打电话给你;或者虽然是工作时间,但在你很忙碌时打电话过来。
莫名其妙的微信名字:申请加你的微信,但自己微信的昵称却是**叔、**哥或者更莫名其妙的名字。
不合时宜的称谓:比你低级别的人直呼你的全称,或者不熟知的人称呼你的名字。
核心信息错误:给你发邮件,发信息,却把你的名字、职务、公司名字写错。
不知深浅的请求:一个业务员期望联络总裁面议之类的。
这类,在商业上都是很失礼的行为,商业礼仪上的失礼与找死无异,等同于你一个人堵上了可能的合作之门。
陌生来电是很失礼的,试想一个不认识的人打到你的手机上,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第一是疑虑和戒备,他们怎么样获得你电话的?第二是恼怒,他们何德何能可以直接就把电话打给你?试想,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可能有进一步的交流?更别谈达成合作了。
不分时间不分场所的电话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权利,假如反之,就是很失礼了。
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的联络,应该第一采取不打扰他们的方法,比如先发短信,询问能否电话,或者请他们便捷时回电话。
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的昵称,虽然是我们的事儿,但一旦你将账号用之于商业,就不是我们的事儿了。
试想,一个云里雾里的昵称,你想接洽的商业合作对象会觉得你是一个职业的人么?一个**叔、**哥的昵称,让比你年龄大、比你级别高的领导怎么样与你对话?怎么样@你? 至于称谓,更是商务礼仪的基础,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直呼其名是无礼,直呼其全称就无异于挑衅了;即使是老友,多年将来假如身份地位已然差异了,若要拓展商业合作,再延续当年的绰号、称谓也属无礼。
其实,关于称谓,老祖宗们当年,那是一人一种称谓,一种状况一种称谓,老讲究了 而联络中把他们的名字、头衔写错,更是不可理喻,既然你觉得他们非常重要,期望和他们联络,居然他们的名字都会写错,是无知、不上心还是无礼呢? 还有,我常常被请求能否帮忙引荐***大佬谈谈某个合作,我每次都苦口婆心地劝,你的这个事情人家不会直接处置,见大佬还不如见他们一个对口负责人来得便宜 商业合作的本质,是认识、信赖再合作的一个过程,假如把握不好商业礼仪,他们根本不可能想认识你,更不可能信赖你,自然谈不上和你合作了。
讲究商业礼节,并非不能陌生拜访,并非不能随时联络,重点是要把握方法办法,并且采取与我们的角色、地位相符合的方法办法。
近期一年,有两件陌生联系我的事情他们办成了,而且联系我的人只不过他们基层的业务职员,那是由于他们的商业礼仪很得体、很执着,与他们的建议符合大家的需要的原故。
这两件事,一个是短信联系我,一个是微博联系我,措辞都很得体,第一说明是怎么样获得我的联系方法的(解除你的疑虑和戒心,也消除被陌生联络的不快),然后自我介绍想法,最后期望我安排对口职员对接(很了解你的角色,不是需要和你谈)。
这种事情,我一般会直接转接给对口负责人。
假如涉及我本人的事情,假如我兴趣不大我可能不会理会,但这两件事他们都是每隔一段时间会再发一次信息给我,而且并非简单重复前一次的文字,每次都有一点新的内容加入,三番五次之后,我被他们的诚意所感动,甚至觉得应该鼓励他们的这种执着,于是,他们一个基层职员做成了他们高层想做而没做成的事儿 所谓礼仪,就是知轻重、知大小、知进退、知缓急。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需要大家细细品味,依据场所、对象、事情的不同,采获得体、有礼貌的方法与他们交际,才可能达成目的。
对于初入职场的人这样,对于创业人士,特别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