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到底是如何从一个死缓的网站渐渐活过来的?为何在2015年大家频繁有各种新闻爆出,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我今天想跟大伙在这里真诚地讲一讲。
实话实说, 2015年的确是猪八戒网创业9年之后的转折之年,这一年大家完成了26亿人民币的筹资,整个买卖规模和收入都获得了4倍以上的增长,职员也从年初的400人扩张到目前1700人,年底的时候大家开始全国26个城市的布局,从线上到线下,走出重庆到全国。
猪八戒的商业模式,我觉得历程了如此几个阶段:阶段1、2005年12月,我做了一个网站,我当时是重庆晚报的首席记者,上线了一个网站,当时以博客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崛起,当时的博客中国开创者叫方兴东,号称博客要革掉传统媒体的命,我当时是一个报社的首席记者,当时就在想,新媒体这么厉害吗?它的商业模式到底什么样的?于是我去博客中国开了博客,写了一段时间,感觉不过瘾,于是我又下载了一个博客的开源程序,自己搭建了一个博客站,开了一段时间的独立博客站,我感觉博客这个商业模式没将来,由于我当时看到的商业模式还是,一个人或者是一群人在那里自说自话,制造内容,通过内容获得流量,然后获得广告变现,这就是最传统的商业模式,流量加广告,这种商业模式不是革命性的,大家报纸不就是这个商业模式吗?那个时候追求的不叫流量,叫发行量,和目前大家所说的IP是一回事,还有一个词汇叫传阅量,一份报纸5个人读,20万份的发行量就有100万的阅读量。
所以,流量加广告的方法和大家报社的发行量加广告的商业模式,我觉得没半点不同,而且,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也好,什么免费加增值也好,这类定义通通在大家传统媒体那里都玩过了,包含滴滴打车、团购大战的补贴,在报社每卖出一份报纸,大家不但没钱赚,还要倒贴0.15元,当时印刷纸张本钱都仿佛要6毛5,但在街边卖的时候却只须5毛一份,这就是补贴大战。
我当时就在想,或许新媒体还有更好的商业模式大家没发现,我能否做一个尝试?抱着尝试一下的心理做了不少研究,我发现除去流量加广告,事实上还有一种电子商务的方法,但我看了一下,当当、淘宝已经做得很好,又是平台、物流,又是商品,我感觉这不是我一个记者可以玩得起的,因此实体电子商务我就无法做了。
后来又想,大家记者做策划、写文章,美编做设计,技术员做开发网站建设,这类作为服务也是产品,为何不可以够有一个像淘宝如此的平台进行买卖?今天看来,这类事情通过在线交易是理所应当的,但假如时光倒流到10年前,这完全就是痴心妄想。
我当时找到一个技术员,电话里面跟他交流,他说你这个需要太低了,500块钱,一周的时间就能助你解决,所以说猪八戒网第一版就是500块钱一周的时间就上线了。
我感觉创业人士出发的时候,不必追求完美,敏捷开发,小步快跑,做出一个MVP就能迅速迭代奔跑了。
到2006年9月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平台我要竭尽全力地去玩,为何,我后来看到,平台的商业价值非常明确,你的买卖额乘以佣金就等于一个无穷大的市场。
我当时小小地算了一笔帐,假如一个月有100万的GMV,20万的佣金,已经等于我在晚报做首席记者的薪资了。
我看到这家公司,同时它的社会价值非常突出,一个小小的网站,可以解决一个人的就业问题。
既有商业价值,又有社会价值,我就感觉可以干,大家目前公司价值观里面还有这么一条: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在网站阶段,我主如果为了验证和突破除去流量加广告的商业模式以外,还有没更好的商业模式,但说实话,那个时候还真是5个字无知者无畏。
阶段2、有知者有畏的阶段,这个阶段创业真的最初,火石才真的落在我们的脚背上,才了解疼。
我兴冲冲地离职下海,创办一家公司,自以为既可以解决商业价值,同时还可以小小地改变一下世界,但打开我们的牌来看是一副烂牌,为何?这就要说到猪八戒网,从一个小小的LOGO开始,不少初创公司都要设计标志,但大伙想想设计标志这件事,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第1、紧急低频。
绝大部分公司一辈子只须一次。
第2、标志设计、程序开发如此的订单是紧急的非标准化,一个标志50块钱有人设计,也有人要500万还不干,标志好与不好,全在用户或设计师的一念之间。
贪上一个紧急低频,紧急非标,已经是死亡地带了,但大伙再想一下,买方是哪个?中小微,本来就没几个钱,消费决策还很理性,这个就更难办了,2B的服务,创业艰难罄竹难书,坑实在是太多了,就不一一讲了,在这种状况下,大家苦苦挣扎了9年。
这9年里面,大家主要干的,是腾云行动。
在大家公司,每一次需要把商品模式、经营模式、组织构造、商业模式等推倒重来的,就叫一次腾云行动,在7次腾云行动里面,我目前甚至都不记得到底哪次对今天的猪八戒有革命性的帮忙,但把7次都做完,我发现有两个结果:第一个,核心团队走了一大半。
不再相信有将来,所以我选择离开。
第二个,每一次腾云行动都解决了一个非常小的问题,但最后使大家整个平台从量变到了质变。
大家腾云行动到第5次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表面上看可以无穷大的佣金模式,却有着致命的弱点:第一,商业模式最最重要的逻辑是,买卖规模需要足够大,后面的才会大。
但大家做的是低频非标的服务,再加上中国整个中小微企业的需要还没被引燃。
第二,大家很郁闷的是什么?走上了资本这条船。
大家拿了500万人民币的天使,A轮又拿了666万美金,后面还有B轮,资本这条路是一条不归路,为何?假如我不拿资本,最高我一年可以收六七千万佣金,如此也还很好了,比我当首席记者强多了,但,你一旦走上资本这条路过后,今年拿6000万,明年需要有1.2个亿,后年最少2个亿,需要要画出一条陡峭的增长曲线,假如B轮、C轮都没,要么死掉,要么被卖掉。
所以,假如真的要把这个游戏继续进行下去,我只可以革我们的命,把我们的商业模式做真的的颠覆。
大家就意识到,这个佣金不可以再收了。
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对大家来讲太艰难了,你不收可以,但替代性的收入来源在哪?上一年都还有6000万收入,即使IDG已经进去了,容忍把这20%不要了,但新的接盘投资者在哪儿?一旦把佣金归零,整个财务曲线就不是如此甜蜜地陡峭上升了,而是得下来了,哪个还想做你的C轮?所以说,所有创业人士一旦走上资本这条路,都是携带镣铐在跳舞,一方面大家需要彻底免掉佣金,其次大家又需要找到替代性的增长来源。
这时我去读了中欧商学院,有个教授就讲,任何一个企业的价值,非常重要的不是当期的财务表现,而是沉淀下来的数据价值,我当时就有一种通电的感觉,猪八戒做了这么多年,到底沉淀下来哪种数据价值?猪八戒沉淀下来哪种数据?这么9年,至少有500万家小微企业曾在大家这里消费过一次,另外一端卖家,有专业技能的个人和机构,有超越一千万之多,第二个数据,有超越10T的作品。
价值在哪儿?大家过去的商业模式是佣金,我是把猪八戒看成一个双边的市场,这类都是数据,大家就把它看成一个整体,一个数据海洋,大家当时就简单地想,能否在这里面钻井,假如可以打通一口井,或许这口井里面可以冒出石油来。
那就去调查用户,猪八戒上一半的业务是设计了标志、VI、字体、取了名字,这类顾客后续还需要干什么?大家去调查,发现他们都需要商标注册,于是大家就进入这个范围,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成了中国最大的商标公司,目前每一个工作日在国家商标总局的代理量超越1000件,是传统商标行业的20倍,这就是大家从里面钻的第一口井,从这口井里冒出来的营收,远远超越了大家过去的佣金收入。
把佣金关卡撤了,人流量、买卖量就增大了,去年达到5、6倍的增长,有的设计机构甚至为了提高排名,把线下的订单顾客也拉到线上来了,甚至还有刷单的现象出现,大家还要坚决打击。
2015年大家获得了超越2.5亿的营收,2016年仅仅常识产权这一口井,大家的预算是7.8亿营收,钻井是一个思路,大家目前至少发现了四五口井,围绕小微企业做印刷、代帐、金融、法务等。
为何猪八戒可以做?不是由于大家专业,而是由于大家拥有一个数据的海洋。
猪八戒十年商业模式启发假如连像猪八戒这么烂的商业模式都可以经过九十年的探索探出一条路,我想在座的各位创办的公司,起点比猪八戒高,商业模式比猪八戒好,你们更应该走出来,有美好的将来。
我想在这里给大伙推荐三点:第一,现金流。
大家非常难总结出一套办法论,但在探索商业模式的时候,必须要保护好我们的现金流,表面上看大家过去都没钱赚,但我告诉大伙,在过去49年里面,我什么都可以松,但有一点我是坚持的,保护好我们的现金流,由于只有拥有现金流才拥有将来。
现金流第一个自于我的买卖,第二个是筹资, 2007年我拿了500万的天使,让我熬了4年多,不少人说你哪儿是创业,你是在投资理财。
目前,有不少创业人士把筹资当成自主创业成功目的,我感觉就非常不对了,但把它当成现金流的来源,是对的。
另外还有收入和收益。
第二,维持步伐感。
我讲一下大家的角逐对手如何死掉的。
事实上猪八戒在角逐者里面是最不被看好的那一家,大家的角逐对手都在北京、深圳、上海、厦门,他们的人比大家聪明,有腾讯里面出来的,钱比大家拿得多,有拿硅谷VC的,技术当然就比大家更好了。
在2006年2008年,他们全力进攻做商品技术的智能化、标准化,我当时在公司下令,我说中国这类小老板,如何可可以用得了你这个平台,平台越智能化,他们越畏惧,这种服务的买卖,周期那样长,要一半自动商品化,一半人工服务,每一个单子大家都要用人工,那大家的职员就说,你如此根本就不是一个网络公司,我当时就说,我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做一家网络公司,是要把买卖规模做大,收更多佣金,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这才是我的目的。
你那个商品再智能化没多少买卖,又如何?所以说,当大家的角逐对手在投入技术职员竭尽全力做平台研发的时候,我把有限的资金投到了客服团队上。
大家另一家角逐对手如何死的?他一上来就感觉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完将来就靠炒,拿到风投,就抄最好的商品,抄完将来就开始疯狂地炒,炒的方法还比较低级,就是攻击这个行业的1、,但,它胡乱烧钱,我看他几乎把中国企业家杂志在内的整版广告都投了一遍,我算了一个帐,你融的那点小钱,可以支撑半年。
那一波疯狂过后,他寂寞地倒下。
大伙起点都差不多,事情本身没对错,只不过步伐感必须要把握好。
商业模式没成熟,整个大环境也没成熟,中小微企业还没起来,大伙在网络上干三件事儿:看新闻、聊天、打游戏。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做2B服务买卖的,只能等待,不可以立即爆发,猪八戒选择了9年隐忍,在沉默当中迎来了大环境的变化,这是内因,外部也完成了如此一个大的迭代,过去只看重制造业、大企业、国有企业,到目前开始关注大众创业,万众革新了,过去只关注实体经济,目前看重网络产业了。
第三,诚信度。
我在这里讲几个小故事。
平台的故事。
大家是做平台的,不是买方,更不是卖方,大家绝对不要去介入到与民争利的地步,不要参与平台上的买卖。
大家的一个角逐对手,他看到平台上这么多的小业务收入那样高,他就自己在外面建了一个公司,来接平台上的活,好单子他一个人接了,差活烂活发到平台上,长此以往,这个平台就日渐沦落了,一年就做个几百万,几千万就到头了。
走过来过后,我感觉非常幸运,终于抵住了魅惑,假如在5年前,大家也这么做了,或许就见不到大伙了。
技术员的故事。
创业是一场马拉松,企业的开创者必须要有人追随,所谓领导是你在前面领,后面的人跟着走,肯定有人追随的人才叫领导。
我前面讲,有一个技术员500块钱就给我做了这个网站,上线后我发现不懂程序开发还是不可以,又找到这个技术员,我说兄弟,能否帮我做兼职,一个月我给你一千块,他蛮开心的,就做了三个月,但三个月后他约我喝茶,说兼职费我不要了,能否要网站的股份。
我当时还劝他,我说兄弟落袋为安了解不,由于我也没筹备要出来创业,真的是好心好意劝他,但他很坚持,我就好说歹说,口头承诺给他12%。
但没想到这个事情变化实在太快了,仅仅只过了两个月,我就真的要出来做公司了,我心里还是在斗争,需不需要把他写到公司股东名单里面去,由于事实上是没签任何协议的,我感觉人要讲诚信,于是,我就老老实实地在办工商营业执照的时候,把他写到了公司创始股东的名单里面去,后来的故事大伙可能都了解了,这个人大发了,少拿了2000块,目前拿到上亿的价值,中间还兑现了不少。
在进步的过程中,事实上每轮筹资的时候我都有能力算计他的,但所有类似建议都被我否定掉了,大伙可能感觉,你太老实了,亏大发了,但你把时间长河拉远了来看,我还真不亏,这个小小的技术员,在这么多年里面真的是一路追随,跟随取经,心甘情愿,他最开始只能ASP语言,我说兄弟大家要换成PHP,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掌握,不然我把你开了,一个月的时间他真的掌握了PHP,就来报道了。
后面大家也引进了好几个CTO,技术牛人,但10年将来回望,这类所谓的牛人他们不了解去什么地方了,而这个技术员还追伴随你。
我感觉这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问答学员:企业级服务市场的风口已经到来,假如重新创业你还会做吗?朱明跃:假如重新创业,我绝对不做,我真是由于无知者无畏进去了,进去将来死要面子活受罪,不愿回去向大家的总编低头,所以就死死地苦熬,熬着熬着就发现差不多了,就这么走过来了。
学员:投资人除去给钱还可以给什么?朱明跃:我的第一个回答是,投资人除去给你钱,事实上真的不可以再给你一些什么。
我觉得不少人在筹资的时候一直心怀幻想,投资人可以给大家不少的帮忙,但我想说的是,你永远要靠天靠地靠自己,对于你来讲,这家公司就是你的100%,而对于他来讲,是他的几百分之一而已。
他投了几百个项目,你是他其中的一个项目,你长得好,你就和他多说几句,你长得不好,他就多批评你几句。
这就是全部。
另外一个方面,投资者的确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软性的东西,譬如在A轮的时候,为何选IDG没选另外一家,由于我感觉IDG可以给大家品牌背书。
还有一个,就是天使投资人不但给你钱,还偶尔会给你打个电话,他说我感觉你比马云将来还牛,一个创业人士接到这种电话的时候心里还是非常受用的,我把它称为心理按摩,这类东西无法量化,或许真还有用,由于创业的过程是孤独的。
你们假如去过山城就了解,大家一个隧道动不动就是十几公里,假如站在隧道中间,你是看不到任何的出路和亮光的,创业人士就像是站在黑暗的隧道当中的那个人,不了解出路,没亮光,没引导,这时就算有一个人对你撒说谎,你都是感觉非常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