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加盟  中小企业推广  建材  服装  餐饮  互联网  企业营销  创业项目  网络推广  互联网创业找项目 
 
瓷爱品牌招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创业宝典 » 正文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的持久战,哪个会成为赢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19  作者:365加盟网  浏览次数:818
核心提示: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仿佛立刻出现了:阿里巴巴的市值有望超越亚马逊。...

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好像马上出现了:阿里巴巴的市值有望超越亚马逊。

美国时间8月24日收盘之际,阿里巴巴的总市值为4455亿USD,距离亚马逊的4552亿USD相差无几不需要一个涨停板就可飞速超越。

2017年以来,两者之间的距离已经在迅速缩小:一方面,阿里巴巴股价涨幅超越80%,在问鼎亚洲首家市值超越4000亿USD的上市公司之后继续一路攀升,相反,亚马逊则在二季度财报公布后股价下滑,总市值也从刚刚冲刺的5000亿USD大关跌落,一路下行。

在全球第一大电子商务宝座的比拼中,华尔街的投资人也举棋未定。

不止一位剖析师指出亚马逊会成为首家市值过万亿的公司;而另一些人可能是对亚马逊长期亏损的故事心生厌倦了,拿其与阿里巴巴的价值率相提并论,觉得后者在增长性上更胜一筹。

事实上,无论是亚马逊,还是阿里巴巴,两者的业务都早已超越了电子商务的范畴,从原来的在线零售业务又生发出了更多的业务枝杈这种拓展没让两者渐行渐远,而是让两者的版图愈加相近。

正如《纽约时报》的报道所欲言的那样,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必有一战。

已经身经百战,并令很多角逐对手闻风丧胆的亚马逊和贝索斯, 能否敌得过阿里巴巴和马云的攻势呢?最势均力敌的对手不能否认,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亚马逊最势均力敌的对手。

两家均以电子商务起家,在主营业务上自不必说,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上零售B2C的排名中,天猫占据了57.5%的市场份额,亚马逊中国仅为0.9%;而在大本营,亚马逊这家1995年就创立的网上零售店则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占据美国34%的在线零售市场;华尔街公司Needham的研究报告则指出,到2021年,亚马逊的市场份额可能增至50%。

两者相继发布的截止6月30日的季度财报显示,在过去的三个月中,阿里巴巴主营电子商务业务的营收为430亿元,同比增长58%;而亚马逊的零售业务则为329亿USD,其中商品销售收入为238亿USD,此外是面向第三方与会员的服务收入。

尽管从收入上来讲,阿里巴巴与亚马逊还相距甚远,但美国顶级基金经理人Gorden Lam在同意《福布斯》采访的时候指出,投资阿里巴巴比亚马逊更好,由于前者的价值率更高事实上从亚马逊创立以来,亏损就是20多年的正常状态,即使有收益,也几乎可以忽视不计。

到今天,亚马逊的年度营业额报告都是以开创者贝索斯在1997年写就的那封致股东的信作为开头,其中强调要大胆投资,不计较短期盈利。

因此,一旦有了可观的价值,亚马逊第一反应就是投入新业务:譬如互联网云、Prime会员、智能物流等等。

在这类方面,前几年的阿里巴巴对亚马逊,可谓亦步亦趋。

譬如互联网云服务业务,亚马逊于2006年开始推出AWS,2017年二季度的AWS云服务收入为41.00亿USD,比去年同期增长42%;阿里巴巴则于2009年推出了阿里云,截止6月30日的上个季度营收为24亿元。

虽然谈不上后来者居上,但阿里云明显已经成为亚马逊AWS一个潜在的强劲对手。

高盛2016年就发布研报指出,AWS真的的角逐对手并不在美国,而是来自中国的阿里巴巴;并预测阿里云到2019年营收将达到50亿USD,估值将达到420亿USD,而AWS届时的估值将为1780亿USD。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于2017年6.18前正式推出天猫出海业务,计划通过天猫平台,使中国的制造商和品牌商可以对接国外市场较之于亚马逊在中国推出的全球门店经营项目,行动也晚了一年多的时间。

不过在新零售的探索中,长期在亚马逊后面充当跟随者角色的阿里则有望扳回一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它所投资的盒马鲜生。

据了解亚马逊曾到此参观,有外媒则指出,亚马逊对全食超市的回收,是在偷师阿里巴巴。

现在看着,新零售无疑拉近了阿里巴巴和亚马逊之间的距离,让两者终于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譬如亚马逊的无人实体商店Amazon Go刚刚推出,阿里的无人超市淘咖啡就紧随其后,并且相比于前者只能支持20人同时进店,淘咖啡则能支持50个人德银在剖析报告中指出,阿里巴巴的新零售策略已经走在亚马逊之前。

斗争路数无论从哪一点看,阿里巴巴都已经成为亚马逊最大的威胁;不过亚马逊,也是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沙场老手。

1995年成立的时候,亚马逊只不过一家网上书店,相对于当时的巴诺连锁书店来讲,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却挫败了当时财大方粗的巴诺的网上书店的反击计划;之后,期望成为万货商店的亚马逊又成为沃尔玛的眼中钉,不过2015年亚马逊的市值超越了后者这家全球最大的零售商,由于推出了Kiva机器人,探索无人机送货等全新模式的亚马逊已经如贝索斯所愿,摆脱了一家零售商的业务疆界,成为一家更具增长潜力的科技公司。

在亚马逊历史上的很多战役中,它凭着愈加灵活的网络基因抵御和削弱了传统大企业的进攻实力;同时,对于那些不断冒出来的、蚕食其地盘的初创公司,亚马逊又有足够的资本进行价格辗杀。

《一网打尽》一书中提到了亚马逊对母婴类网站Diapers的狙击,亚马逊在这家网站拓展一年后才涉足婴儿用品,为了将后者逼入死角而不能不选择卖身,亚马逊启动了疯狂的降价攻势:譬如一箱在Diapers网站的帮宝适纸尿布标价45USD,而通过订阅和保存的亚马逊顾客仅需20多USD就能购买仅在纸尿布品类,有人当时预计亚马逊在之后3个月的损失就会达到1亿USD但借用于此,亚马逊不只击溃了Diapers网站的心理防线,也将同时参与回收的沃尔玛打了个措手不及。

但这类方法对于阿里巴巴来讲,则未必凑效,无论是网络企业的效率和革新力,还是投入价格战的资力,两者都算是旗鼓相当;不过,从其次来看,两者也各有弱点。

相比于亚马逊,阿里巴巴的支付业务更具想象空间,尽管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就将旗下的支付宝、余额宝、聚财宝、蚂蚁小贷、网商银行等金筹资产打包成立了蚂蚁金服,并与阿里脱离进行独立上市,但支付依旧是阿里业务生态中一个要紧的构成;相比之下,2013年亚马逊才自建支付途径,高盛的数据显示,2016年亚马逊支付(Amazon Payments)处置的买卖额仅为 60 亿USD。

而依据艾瑞对具备经济效益(产生手续费或营收)的买卖规模进行的统计,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在2016年第四季度的买卖规模为11.9万亿,其中支付宝占比61.5%也就是说支付宝一个季度的买卖就超越7万亿。

在支付业务中很难比肩阿里背景的亚马逊,却有着比阿里更为强劲的物流体系的支撑。

亚马逊提供的资料显示其对自建物流体系在不断加码,在全球部署了超越25个机器人运营中心,10万台Kiva智能机器人用于仓储和拣货,并开启了Prime Air的无人机送货项目;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则坚持一贯的平台化思路,依托接入新手互联网的物流和快递公司进行配送货。

两种模式各有利弊。

Gorden Lam就更倾向于后者,他觉得亚马逊的复杂物流互联网涉及昂贵的仓库和迅速交货,阿里巴巴作为买卖发生的门户网站,防止了这一问题。

根本角逐在于商业理念但对于亚马逊来讲,这并不是是一个问题。

自建物流一方面可以节省本钱,其次也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服务解决客户体验的问题不管哪一点,都符合亚马逊所强调的顾客至上的原则这是亚马逊内部职员守则的第一条。

同样,这也是亚马逊所有业务的出发点。

贝索斯笃信《从出色到卓越》的作者柯林斯谈到的飞轮效应和自我强化,在亚马逊,这两点有哪些用途逻辑就是:以更低的价格来吸引更多的客户,更多的客户意味着更高的销售量,还会把付给亚马逊佣金的第三方销售商更多地吸引到网站,这会让亚马逊从物流和互联网等固定投入中赚取更多的价值,进而可以在这上面投入更多以改变效率,更高的效率又会使价格进一步减少任何一个飞轮只须运行顺畅,就会加速整个循环过程。

事实上,顾客第一也是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不过假如考虑到它的让天下没难做的买卖的愿景,这里的顾客则更偏重于卖家。

阿里巴巴开创者马云在该公司6月份主办的美国中小微型企业平台上就指出:亚马逊是一个好公司,但他们是电商公司,阿里巴巴不是。

阿里巴巴帮助其他人成为电子商务公司。

这种差异源自两家企业的基因,亚马逊在成立的第一天就是面向消费端,而阿里巴巴最早的网站做的是全球贸易批发的2B买卖,亚马逊会由于保证底价而不断盘剥提供商导致关系恶化,而阿里巴巴则由于平台上的假货问题而在2015年遭受重创。

同样的,早期的创业基因也决定了两者不一样的业务增长和革新逻辑。

围绕着买家体系,亚马逊在2005年就推出了Prime会员服务,并且把愈加多的新业务整理在内,美国的Prime会员可以享受两日免费送达,不收费的流媒体视频和音频等服务;在亚马逊的线下书店,还有Prime会员的专享打折;而且将来亚马逊还筹备将刚刚回收的全食超市的服务纳入到Prime服务体系当中。

2016年的一个数据显示,亚马逊在美国拥有些Prime会员数达到了6300万,占到该公司美国总买家人数的52%。

而阿里的会员则长期散落在每个业务中:天猫和淘宝有淘气值,旅游业务飞猪用的是单独的F会员体系。

最新消息显示,8月8日,阿里巴巴推出首个88会员节,用淘气值来一统会员体系,依据88会员近12个月在淘宝、天猫、飞猪、淘票票等阿里旗下业务平台的购买金额、购买频次、互动、信誉等行为,综划算出的得分,为淘气值1000分以上的超级会员筹备多重会员福利。

但相比于亚马逊对于Prime会员的策略高度来讲,阿里会员的成效还有待进一步察看,有评论就指出,现在这个体系还是过于复杂。

因此,两家尽管业务版图相近,但背后的驱动力却不一模一样,这决定了他们对物流模式的不同选择,对会员体系的不同部署,也决定了革新的不同策略方向。

现在,亚马逊在不断丰富其Kindle电子书与智能音箱Echo系列,以便不断增加与终端买家的连接点;而阿里的革新商品线中,则主如果面向企业推出的钉钉与YUNOS。

可以预见的是,基于卖家或者买家的不同出发点,阿里和亚马逊将来在模式上的分歧会进一步显性化,两者的角逐也将是模式的角逐,背后则是不同理念的角逐这注定不会是一时的市值高低所能代表的。

在创建亚马逊之前,贝索斯就已经是一位在华尔街脱颖而出的金融家,但目前的他却仿佛刻意在与资本维持距离,他并不会像其他CEO一样参加季度财报电话会议,并表示每年只能花6个小时的时间跟投资人交流,而他口中的投资人是指那些长期持有公司股票的价值投资者,那些短期持有些人,他把他们称作是买卖员。

在亚马逊股票起起伏伏的2000年,贝索斯曾在办公室的白板上写出我不在乎股票价格,并在全体大会上说,当股票价格上涨30%时,你并没感觉到比过去聪明了30%;反之下跌30%的时候,也不应该感觉比过去愚蠢了30%。

对如此一个强调长期投入的CEO来讲,市值看着并不算什么大问题将来的路还非常长,对于亚马逊来讲这样,对于阿里巴巴来讲也是这样。

 
关键词: 商业财经
 
[ 创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就要加盟网 - 招商加盟,加盟好项目,小本创业,2020最有前景的创业项目